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二手车交易 二手车交易

4月份二手车销量怎么样_4月份二手车销量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深度|透过两会 窥见2020中国车市的下半场(一):新能源汽车2."强心针"难治"慢",消费者不"松口",汽车市场难盘活3.乘联会:5月乘用车市场走强,销量同比上涨1.8%4.汽车总体销量下降,燃油车为什么开始走下坡路?4月份二手车价格出现不同程度震荡燃油车保值率下滑,新能源车保值率上涨零部件短缺、车企停工减产、新能源车型涨价……多重因素影响下,汽车市场产销数据不及预期,而作为居民消费晴雨表,

1.深度|透过两会 窥见2020中国车市的下半场(一):新能源汽车

2."强心针"难治"慢",消费者不"松口",汽车市场难盘活

3.乘联会:5月乘用车市场走强,销量同比上涨1.8%

4.汽车总体销量下降,燃油车为什么开始走下坡路?

4月份二手车销量怎么样_4月份二手车销量

4月份二手车价格出现不同程度震荡

燃油车保值率下滑,新能源车保值率上涨

零部件短缺、车企停工减产、新能源车型涨价……多重因素影响下,汽车市场产销数据不及预期,而作为居民消费晴雨表,二手车的价格和流通量也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

目前二手车市场的处境,以及不同品牌的受影响程度。燃油车保值率有所下滑,但新能源车保值率却持续上涨。

日系车保值率依然态势凶猛,

新能源车保值率理想ONE表现亮眼

受“断供”等多重因素影响,二手车市场保值率也有着不同程度震荡。分级别来看,中大型SUV是唯一保值率同比上涨的车型级别,MPV车型保值率稳定,其它级别车型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车型保值率排名前三分别为:中大型SUV保值率76.2%;MPV保值率为75.1%;中大型车保值率为72.6%,三胎政策影响下“大车”明显更值钱。

分品牌来看,保时捷以94.3%的保值率获得豪华品牌保值率冠军,雷克萨斯和奔驰位居二、三名,DS、特斯拉、林肯三个品牌则表现不佳,保值率均未超过60%。

合资品牌(主流海外品牌)保值率中,日系态势凶猛,本田、丰田和三菱占据了前三名,标致、雷诺、雪铁龙等法系车则表现不佳,成为“倒数三兄弟”。分析来看,日系和法系保值率对比,与其新车市场销量也直接正向关联。

自主品牌保值率层面,五菱、宝骏、奇瑞品牌保值率涨幅较大,相反,长安品牌保值率则降幅较大,而荣威、比亚迪等传统厂商的保值率目前要高于蔚来。

值得一提的是,造车新势力厂商里理想品牌表现亮眼,旗下理想one在国产豪华SUV保值率榜单里位居第三。

此外,新能源小微型车在保值率榜单中也有较高的上镜率。具体来看,在1年车龄的保值率榜单中,宏光MINIEV、欧拉好猫、小蚂蚁、零跑T03等多款小微电动车车型均以优异保值率成绩入榜,但作为对比,在3年车龄的保值率榜单中,仅有欧拉黑猫等个别车型依旧坚挺。

这也表明,凭借产品性价比高、售价低等优势,新能源小微型车拥有一定的市场保有量,且在短时间使用周期内受到消费者欢迎,但随着车龄增加,车型续航不够、配置不足等劣势也慢慢显现出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疫情和供应链压力下,汽车经销商的业务陷入大幅下滑困境,由此导致消费难以释放,具体到二手车的影响就是置换和外迁停滞。但厂商在生产环节通过一些 “保供”措施能够缓解供应链压力,或者通过创新销售策略的形式,使其品牌在二手车市场保持较为稳定的二手车价格,同时品牌溢价支撑,也能够具备抵御一定时间库存压力的能力。

产品力提升及供需格局变化,

推高新能源车保值率

在二手车领域,跨区域流通一直是行业痛点。与新车不同,二手车并不受制于主机厂的“渠道管理”,不存在串货的问题,但目前二手车在产品标准、车辆登记制度方面受到地方政策的制约。

针对二手车市场消费活力,国家层面正释放出加速信号。新修订的《机动车登记规定》正式实施,其中包含 “推行申请资料和档案电子化”的内容,显著改善了二手车市场消费环境。而随着限迁、税收、产权登记制度等方面的阻力破除,二手车消费潜力也将在近期得到释放。

在二手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由于车辆动力总成、电池系统的检测标准尚未成熟,检测配套设施不完善,交易流通顺畅度在一定程度上受阻,这也导致其绝大部分车型保值率与燃油车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但这一局面正在悄然改变。从二手车市场保值率榜单上可以明显看出,新能源品牌和车型的保值率有着显著提升,从新能源主要车型1年和3年车龄保值率的数据来看,保时捷仍然“一骑绝尘”,旗下Cayenne插混车型和Panamera插混车型分别以97.6%和86.4%的保值率,登顶1年和3年车龄保值率榜首。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随着新能源市场份额的扩大,产品力的逐年提升以及供需格局改变,新能源车在二手市场也在不断受到认可;另一方面,电池原材料涨价、疫情等因素,推动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一车难求也导致二手车保值率提升。

深度|透过两会 窥见2020中国车市的下半场(一):新能源汽车

2019年年底,有外媒曝出长安将进军印度市场,称当时长安已经与当地的经销商集团Group Landmark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且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当时长安并没有对此事作出回应,截止到目前,双方的合作仍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

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在疫情袭来后,这一计划将被暂时搁置,而长安与Group Landmark的合作也被暂停了,长安正在“重新审视独自进入印度市场的战略”。

在今年2月,印度德里国际车展上出现了长城、上汽MG、一汽海马、比亚迪等中国品牌,但却未见长安 汽车 的身影。

据消息人士透露,长安 汽车 原本计划参与这次车展,将其首款产品CS75 PLUS推向市场,并在古贾拉特或泰米尔纳德建立工厂,但两个州政府并未与长安达成协议。

对长安来说,推迟进入印度市场或许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市场来说,一切皆有可能发生。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印度市场的成长潜力,而长安显然已经落在了其他几家中国车企后边。

在长安 汽车 之前,上汽、长城、比亚迪等先后完成了在印度市场的布局。

2019年6月,由宝骏530换标的MG Hector在印度上市,两个月的订单超过了25,000辆,甚至在当地还出现了专门倒卖这款车的黄牛,二手车比新车价格还要高。

长城则是在今年年初正式进军印度市场,收购了通用塔里冈工厂,将其打造成全产业链工厂。根据规划,长城将在2021年推出两条产品线:一是覆盖全系SUV产品的哈弗,二是新能源 汽车 。

而比亚迪则是早在2014年就出现在了印度;2017年开始其电动大巴在印度的 旅游 线路开始运营;在2019年,获得了1000台电动大巴的订单。目前比亚迪在印度金奈有一座工厂,主要生产纯电动大巴K9。

就连在国内濒临退市,靠卖房为生的海马,也在今年的印度车展亮相了海马7X的右舵车版本,试图寻找新的生机。

印度市场可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朝阳市场,据了解,目前印度的千人 汽车 保有量仅为22辆(中国为173辆,美国为837辆),麦肯锡公司曾经预计,到2021年,印度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 汽车 市场。

人多,车少,钱可能马上要多起来,这可能是印度市场如此吸引中国车企的原因之一。

在疫情的影响下,印度市场再次展现了其具有魔幻色彩的一面,4月份销量数据为:0。虽然在5月份,整体销量有所恢复,但仍然相比去年大幅下降85%。

印度车市是日、韩系车的天下,玛鲁蒂铃木是印度最大的 汽车 厂商,现代、马恒达、丰田、本田也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与之相对的是,欧美品牌在印度并不受到太多欢迎,大众、福特、雷诺等企业排名相对靠后。通用甚至已经退出印度市场,其塔里冈工厂也已经被长城 汽车 接手。

但问题在于,自主品牌主要战场往往在国内,而海外作战,其在印度本土的零部件产业链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低成本闭环?

在长安原本的规划中,将投资400亿卢比(约37.2亿元人民币)用于在印度建立工厂,长安 汽车 甚至已经在印度设置好了联络处。

问题就出在供应商身上,外媒是这样形容的:“ 长安在与多家供应商讨论建立产业园区的问题,但由于供应商表示要求极难满足 ,因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长安 汽车 近期消息颇多,除了董事长调整以外,还在高端产品上逐渐发力,UNI-T预售开启20天,订单量便达到11,693辆。此外,长安蔚来也有启动的迹象,或许将补齐其主高端品牌的一个短板。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9年长安 汽车 在出口销量中排名第五,全年出口6.8万辆 汽车 。

在国内刚刚回到正轨的长安 汽车 ,是否还要进一步加快海外市场的布局?答案似乎还不明朗,但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走出去”的大门已经打开,而这也是跻身全球竞争的必要条件。

"强心针"难治"慢",消费者不"松口",汽车市场难盘活

在疫情爆发之初,也就是2月中下旬那会儿,我向业界的多位人士请教对“2020年中国车市”的看法。后经我系统地分析整理后得出一个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观点:2020年,中国车市将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主要受疫情影响,车市将受到重创。而车市回归正常得等到下半场,也就是下半年。

随着时间地推移,这一观点的准确性逐渐得到了验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依据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4月初时也曾预测,今年下半年的整体车市将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事实上,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均超过200万辆,可以认为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具体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2万辆和207万辆,环比增长46.6%和43.5%,同比分别增长2.3%和4.4%。4月份的月增速为今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单月销量更是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同比下降。

车市向好是大势所趋。尽管如此,我认为,若考虑到五一小长假以及6月的追加消费,2020年因疫情影响影响的车市会提前结束,而今年下半年的车市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网络直播售车、厂家大幅度优惠等多因素的助推下,会更早一些。

当下时至5月下旬,也恰逢全国两会期间(5月21-28日),汽车界的代表和委员为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了很多比较好的参考建议。有人说,这些车企代表/委员所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为自己所在的车企谋求政策利好,多少有点“私心”所在。但我不这么认为,原因有二。第一,这些主流的车企是中国车市的主要参与者,个体的发展势必对整个汽车行业发展产生影响,甚至,某些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可以认为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大方向的微观缩影。第二,单就这些议案/提案的具体内容来看,也确确实实是当前汽车行业当务之急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展开讨论。

2020年两会 汽车界70% 的话题是新能源汽车

在收集到的十位汽车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中,有7位对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显然,新能源汽车已然已经成为当下和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本届两会上,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建议分别有: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提出的“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的两份提案,《以汽车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以产融结合新模式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提出的《关于加快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 促进社会和谐 鼓励小型电动车发展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动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能源和动力转型升级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曾毓群对新能源产业提出《关于加快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引领全球能源变革的提案》和《全力推进工程机械和重卡等公共服务领域车辆电动化 打赢蓝天保卫战形成全球产业高地的提案》;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运舟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车一揽子支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

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我国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各企业间技术、资源协同有待提高;外资品牌汽车进入中国促使行业竞争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使用、售后、接受度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不够成熟。

为此,曾庆洪建议:做好科学规划布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我国汽车产业协同,提高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竞争力;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的机遇,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效发展。

政府主导创建动力电池产业引导基金

徐和谊认为,汽车产业将会是现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智能城市的AI细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议政府主导创建动力电池产业引导基金,对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金融支持,统筹和放大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1)建议成立由政府引导资金为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本为辅的专项电池产业引导基金,探索构建“电池与整车资产分离模式”下的产业运营模式,即电池与整车并未物理分离,可面向传统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2)建议引导基金采取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创新模式持有管理电池资产,并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现有补贴资金共同纳入引导基金。3)建议由引导基金为主,创建动力电池资产管理运营平台(围绕网约车等特定场景业务进行率先试点),负责全生命周期电池资产产权管理和价值运营业务,包括车端使用、梯次利用和回收再循环;4)建议引导基金与电网、化工等领域国有资本共同创建平台公司,布局梯次利用、回收再循环产业。

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

朱华荣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但也面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发展动力亟待转换、核心技术供给不足、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新形势、新问题。当前,新能源汽车仍然为政策主导型市场,存在私家车需求尚未激发等问题。为此,在《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朱华荣建议:审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顶层政策导向;改善新能源使用环境,激发消费新能源汽车动力;继续加大对使用新能源车的鼓励。

取消NEV正积分结转的相关条件限制

尹同跃认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规定新能源正积分不可结转,在新起草的《办法》修正案中,拟规定NEV正积分可结转,但设置了仅可结转三年,每次结转按50%扣减积分数量和可结转的前置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这对于传统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性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尹同跃建议取消对NEV正积分结转的相关条件限制,以提高传统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性。

此外,当前,新能源汽车大约三年就有非常大的技术突破,实际行驶寿命15万公里就面临着淘汰与报废,而其基础核心零部件系统,如电驱动、电机、电池、铝基车骨架等,仍具有很高的重复再使用价值。尹同跃建议:一、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高价值零部件延长在役寿命工程,将再制造归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出台政策允许整车制造企业回收低续航新能源汽车,经升级改造后视同新车销售;三、允许回收铝合金及复合材料车身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纳入再制造再回收体系。

打通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积分

尹同跃还提出,中国对于碳排放较大的商用车尚未制定积分管理政策,建议打通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积分,将轻型商用车(N1类)与乘用车双积分管理办法(基本为M1类车)相融合,统筹制定为轻型汽车双积分管理办法。

发展小型电动车

王凤英认为,近年来,小型电动车技术、品质不断提升,相比中大型电动车更为经济环保,更符合现阶段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小城镇居民短途出行需求和购买能力。小型电动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行业政策、行业认知等因素影响,小型电动车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在新的历史阶段,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寻求新的增长点助力整个产业持续平稳向上,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社会进步。为此,建议:确立小型电动车产品标准;制定以降低能耗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给予小型电动车税费优惠;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凸显小型电动车优势。

鼓励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

此外,王凤英对氢气的发展也做了建议。

认为,氢气来源广泛,适合大规模生产、储存和运输,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燃料电池发电相结合,可为交通运输和电力等行业提供高效清洁的电能和热能,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能源载体作用。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在基础研究、核心材料、关键部件、制造工艺和集成控制等方面还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氢能产业链、标准和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上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氢能产业大规模商业化推广,急需国家顶层设计规划和政策引导,解决整个氢能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一、政府引导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促进产品国产化;二、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鼓励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方式,推动大规模产业集群的形成;三、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能源企业牵头建立稳定、便利、低成本的氢能供应体系;四、完善标准法规建设,加快氢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后的管理细则制定;五、制定国家级顶层氢能规划,合理规划加氢站,制定长期稳定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策。

加大储能建设

作为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宁的时代曾毓群认为,新基建的蓬勃发展,对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曾毓群委员表示,“新基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发力点,而储能则是这些变革的能量基础。以锂电池为主导的电化学储能场地条件限制小、选址布局灵活,近年来在安全性、能量转换效率、经济性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完美适配5G基站建设备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对提升线路输配容量的要求。

过去十年,锂电池性能提高了3倍,成本下降了90%,在储能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条件基本成熟。但其大规模推广还存在政策和标准上的问题,如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缺乏明确和稳定的价格机制、审批和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则、储能行业标准规范尚不完善等。

曾毓群委员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储能纳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储能的法律地位;建立价格机制,准许电网侧储能纳入电网规划,进入输配电成本核算;完善标准和管理体系,确保储能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建设吉瓦时级大型储能示范站,引领全球能源转型,塑造中国制造新名片。

推广工程机械和重卡的电动化

我国工程机械和重卡保有量近1500万台,这两类车辆油耗大,污染重,每年石油消耗量相当于2亿辆小轿车。快速推广工程机械和重卡的电动化,对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打造世界级的装备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曾毓群委员认为,在技术上,我国已经有完全能够替代工程机械领域的发动机和部分液压传动系统,在商业模式上,通过车电分离、电池租赁模式可解决用户对购置成本、里程等担心。以 5吨装载机为例,电动化后每年可节省能源费用20万元。

总体来看,国内企业虽然在工程机械和重卡电动化产业链上有优势,但初期发展信心不足,曾毓群委员建议,一要开展示范工程加速推广应用,二要建立相关标准法规引导技术发展,三要巩固我国核心零部件的领先地位,四要制定政策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引导产业快速发展,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继续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先发优势,成为了世界的领跑者。截止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6%。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由示范推广转变为产业化落地,逐步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这与国家的政策推动和扶持是分不开的。但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行业技术更新快,产品无规模效应,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新政策发布,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新补贴政策的出台对企业发展也会产生压力;目前,新能源汽车几乎没有盈利空间,主要靠政策补贴支持,只有极少数企业产量达到一定规模且有实力摊销成本,可以赢取一点利润;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供应链资源紧张,成本居高不下。由于行业发展太快,产业配套环境尚不成熟,导致新能源汽车整体供应链资源紧张,汽车厂商抢夺资源的状况也较为明显,造成核心零部件价格居高不下。3、新能源汽车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二手车残值率低。

由于受众面窄,产品本身不易流通,外加三电系统老化、补贴政策和产品更新换代等因素,三年车龄的新能源汽车综合保值率仅为47.5%,整个产业体系仍需进一步提升。4、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不足;已建成的充电桩主要分布在在郊县等偏远地段,中心城区的数量相对少,充电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合理;充电桩的维护不到位,部分地区出现“故障桩”、“僵尸桩”。要支持新能源汽车稳定发展,必须打破充电基础设施的制约。

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刚刚起步,面临的问题更多,成本高、品牌溢价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新能源汽车企业底子薄等因素,2020年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会面临着停滞或倒退。基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今年疫情的影响。

为此,方运舟认为对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建议:1、大力推进对公市场使用新能源汽车。2、放开城市新能源汽车限购指标。3、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展农村市场。4、积极推进路权、电价、停车、高速收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5、延长国补政策退坡时间,加快资金结算。6、给予金融、税费及资金支持。7、给予新能源汽车企业专项研发资金支持,助力技术升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乘联会:5月乘用车市场走强,销量同比上涨1.8%

2020年一场突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凑,各行业都受到了影响,其中汽车市场也是深受其痛。数据显示,在2020年首月,由于受疫情和春节的影响,全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44.4万辆和161.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本已寒风劲吹的车市雪上加霜。

相比1月份的销量,2月份只会更加惨淡。中国乘联会发布了最新一期汽车销量数据,2020年2月上半月(2月1-16日),受疫情影响,国内乘用车厂家零售销量同比下跌92%,跌幅创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3月,以至于第一季度的车市会跌至谷底。何时车市才能止跌回暖,成为了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强心针式"组合拳"对市场作用有局限性

为了让市场能够回暖,政府政策、汽车厂家、经销商使用了浑身解数,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首先从政策来看,虽然当前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但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已经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比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内文中提到: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出台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

除了广州政策出台疫情后直接给出促进消费的新政,中汽协面对寒冬同样没有闲着,他们向相关部门提交了推迟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建议。众所周知,去年7月1日已经部分城市实行国六,今年将会全面实行国六政策。据了解,当前国内还有一些未正式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城市的经销商手上,还握有一批急待清库的"国五"车型。为了减低车企和经销商的负担,中汽协建议推迟全面"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同样在促进汽车市场消费。

除了政府出台利好政策之外,面对车市销量下滑,车企也给出了自己的方式,最简单直接的便是"抱团取暖"。比如在2月10日,吉利与沃尔沃的重组,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车企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大环境下,若两家车企实现合并,可有效缩减双方的各项成本,开源节流。不仅如此,随着两家车企的重组,还精化了自身的一个管理结构,这样做更有利于管理管控。

为了更加吸引消费者,提升销量。除了政策以及车企之间的努力,经销商同样没有落后。当前,虽然疫情并未结束,但很多经销商已经开始复工,并且很多经销商给出了众多优惠政策。不仅如此,在疫情当前,为了方便消费者看车和购车,很多车企和经销商开启了线上直播和线上商城等业务,全力为消费者服务,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

可以看出,当前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车企以及经销商,在车市寒冬之际,都推出了不同的政策,来促进消费者的消费,以此提升销量。不得不承认,在车市寒冬中无论推出利好政策还是抱团取暖或是经销商给出优惠,无疑都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促进销量的提升,但对于已经陷入"持久战"的汽车市场,"强心针"的作用还是存在局限性。

增量变存量,消费者才是关键

结合当前市场来看,虽然对市场有一定促进意义,但个人认为想要让车市从回昔日的辉煌,钥匙在消费者的心中。疫情并不会改变市场的整体基本面,跌下去的迟早会补回来,相信疫情结束,购车会出现回弹。

在疫情结束之后,很多被迟滞的购车需求会有一个高潮释放。结合当下情况来看,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3月份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复苏迹象,这一点在4月份销量统计数据出炉的时候,应该会有所体现。从全年销量来看,疫情对车市的影响其实有限。

确实,无论政策、车企、终端销售怎样调整策略,即便能在短时间内可以推动消费者的购买欲,但真正想要打动消费者,让他们乐意掏腰包来购车,一个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不是某一个政策或者车企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汽车市场的"引擎"真正发动起来,在相互之间形成合力,才是救市的良方。

写在最后:

中国车市早已从"阵地战"转向了"持久战",局势变了,打法自然也得变。眼下,可以说是过去30年中国汽车最艰难的时期,这种艰难不再是简单的"人财物"的匮乏,而是更高层次的最求和市场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对此,我认为政府"组合拳"要打,车企的开源节流要有,终端层面的自救要抓,单靠哪一样是很难真正达成救市的目的。

政府层面的救市一直没有停过,相信下一段还会有更多的新的政策出台,无论是放宽限购措施、各种国家和地方的政府补贴等等,都会是对市场释放的积极信号,尽管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强心针式"组合拳"往往实际作用有限,但没有它的开局指导,这场仗只会更难打。

车企层面,进一步降低各项成本,开源节流似乎成为了"捷径"。最近,吉利沃尔沃宣布合并计划就是典型案例,它们的合并目前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节省开支。就车企而言,无论是通过合并还是其他渠道,想尽千方百计开源节流,将单车成本再降低,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必由路径。

对于销售终端,在整个汽车环节中,唯一直面消费者的就是终端,做好服务仅仅只是最基础的要求,其实终端还担负着进一步深挖消费者层面消费潜力的作用。比如,制定更加"饱和"的置换补贴方案,将二手车置换渠道自营,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推向二手车市场,真正打通新车二手车置换流通渠道,让消费者和销售商利益实现最大化。

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消费者肯"松口",汽车市场何愁盘不活?

声明:本文为高氏观市原创,如有抄袭和未经许可的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总体销量下降,燃油车为什么开始走下坡路?

作者:丁唯一Ocean、编辑:张男,来自“亿欧网”

2020年6月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产销,并对目前的行业政策、消费需求趋势、价格、二手车、进口车、新能源汽车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169万台,同比上涨1.8%

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60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4月增长12.6%。今年1-5月累计销量605.1万辆,同比下降26%。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从历年表现来看,5月份的表现几乎与4月持平甚至下滑,而今年5月呈现了异常走强的特征则体现出了疫情后复产复工节奏良好,加上综合政策引导市场恢复的综合作用,导致前期疫情期间抑制的消费力得到了释放。

(5月综合销量分析表)

5月轿车销量76.6万辆,同比下降4.8%;MPV销量8.4万辆,同比下降22.4%;SUV销量75.9万辆,同比增长13.7%,SUV仍然是中国车市的主要增长动力。其中,5月豪华车零售销量增长28%,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迅速回暖。

(5月综合产量分析表)

4月乘用车生产1.5万辆,同比增长10.4%;1-5月累计生产582.5万辆,同比下降30%。其中,豪华车生产同比增长29%,合资品牌的生产量同比增长8%,而自主品牌的同比增长量为6%。

崔东树分析表示,自主品牌目前生产仍然比较谨慎,而豪华车是拉动生产量的重要因素。

(5月批发销量分析表)

5月厂家批发销量167.7万辆,同比增长6.9%,环比增长9.4%。1-5月累计批发销量607.4万辆,同比下降27.8%。

4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跌幅继续收窄

4月新能源市场跌幅持续收窄。3月新能源市场销量约为5.4万辆,同比去年下跌20.8%,环比上月增长1.89%;纯电动销量约3.9万辆,同比下滑24.1%;插电混动销量约1.5万辆,同比下滑10.3%。

从纯电动汽车厂商销量来看,2020年4月,纯电动市场前10厂商市场份额约为73.8%;比亚迪超越特斯拉(中国)重回榜首,广汽新能源晋升第三。累计来看,比亚迪稳居首位,特斯拉(中国)紧随其后,广汽新能源位列前三。

从插电混动市场车型销量排名来看,2020年4月,插混市场销量前10厂商市场份额约89.8%。理想继续发力,重回首位,比亚迪和华晨宝马位列第二、第三;累计来看,比亚迪和华晨宝马稳居第二,理想上升第三。

4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11.34万辆

2020年4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11.34万辆,交易量环比增长17.23%。交易金额为708.76亿元。

在乘用车方面,基本型乘用车共交易65.96万辆,环比增长18.57%;SUV 共交易9.万辆,环比下降2.24%,MPV共交易6.00万辆,环比增长2.96%,交叉型乘用车共交易2.79万辆,环比增长6.65%。

在商用车方面,客车10.24万辆,环比增长34.93%;载货车11.06万辆,环比增长35.18%。

随着全国疫情形式趋于稳定,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商用车的需求增加,4月份商用车市场表现明显好于乘用车。

(2020年4月二手车交易量环比变化图/单位:万台)

整体来看,伴随全国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市场经营状况逐渐向好,4月份全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11.34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降7.27%,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从车型角度来看,2020年1-4月基本型乘用车共交易183.39万辆,同比下降30.57%;客车26.86万辆,同比下降40.92%;载货车27.43万辆,同比下降39.63%;SUV 31.37万辆,同比下降10.85%;MPV18.28万辆,同比下降34.19%;交叉型乘用车8.29万辆,同比下降20.10%。

1-4月除低速载货与其他车型略有增长外,其余车型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下降。

(2020年1-4月细分车型交易情况)

从价格区间来看,4月,二手车交易价格区间在3万元以下的车辆市场占比最大,为37.01%,环比下降1.73%;3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占比最小,为2.66%,环比增长0.21%;4月份,除3万以下、3-5万价格区间的二手车交易量环比有所下降以外,其他价格区间交易量环比均有所增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销量持续走下坡路主要是这几点原因,第一点就是汽车市场已经达到了饱和,现国内汽车总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4亿多台,占据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按一家四口来算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汽车,一辆车最少也要开个四到五年左右,所以现在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大多数都是因为车辆老旧而换新车的,初次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变少了,这也就根本的减少了汽车的销量。

第二点就是二手车,现在二手车很受大家欢迎,因为大家对汽车都比较爱护,所以现在市场中的二手车很少有出现隐患的,再加上懂车的人比较多,车辆有没有问题仔细看一看就知道。很明显二手车的性价比要比新车高很多(当然这指的是不存在隐患的二手车),所以更多的人在购车时会去现在二手车,这也就导致了选择购买新车的人变少了,从而车辆的销量变下滑了很多。

第三点就是因为车辆增多导致的,汽车的数量一旦持续上升,堵车是在所难免的。有时在上下班高峰期时,遇到堵车可能会耽搁上个把小时,从而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的上班时间。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车主都放弃了买车,有些车主更是将车卖掉,上下班出行选择乘坐公交、地铁和骑非机动车。

在5月13号乘联会发布的最新市场销量统计数据显示,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达150.8万台,同比增长-16.9%,并呈现出近期历年4月份最大环比下滑幅度(环比下滑13.8%),销量下滑趋势进一步扩大。销量一直处于前排的上汽通用集团,总体汽车销量更是大跌四成。

文章标签: # 汽车 # 新能源 #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