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异地买车 异地买车

二手车主要消费人群,二手车用户画像

tamoadmin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1.汽车行业步入智能时代,车企将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2.车企转型的冰与火之歌:数字化与用户运营3.汽车人奇瑞新能源全向布局是如何达成的导读目前,我们已经身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使用不仅普通用户可以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企业也可以从数据中提取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构建出用户画像,从而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虽然用户画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但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用户画像更加清晰客观,那么利用大数据技术

1.汽车行业步入智能时代,车企将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2.车企转型的冰与火之歌:数字化与用户运营

3.汽车人奇瑞新能源全向布局是如何达成的

二手车主要消费人群,二手车用户画像

导读目前,我们已经身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使用不仅普通用户可以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企业也可以从数据中提取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构建出用户画像,从而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虽然用户画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但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用户画像更加清晰客观,那么利用大数据技术如何构建用户画像?

1、认识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简单来讲,就是用户信息标签化。即收集这个用户的各种数据和行为,从而得出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典型特征,最后形成一个人物原型。一般用户画像会分析三个信息维度,分别是基本属性、消费购物以及社交圈。其中基本属性就是指用户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年纪、性别、生日、学校、所在地等等。

2、利用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的好处

(1)精准营销:当企业和商家掌握了用户的一定信息后,就可以构建出清晰的用户画像,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收入等标签,推荐给他们会感兴趣的商品和服务。

(2)用户统计: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对一些数据进行统计,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APP的排行榜,甚至是渗透率、日活率这些具体数据都可以清晰统计出来。

(3)数据挖掘:构建智能推荐系统,利用关联规则计算,喜欢红酒的人通常喜欢什么运动品牌,利用聚类算法分析,喜欢红酒的人年龄段分布情况。

(4)进行效果评估:其实相当于市场调研、用户调研,迅速下定位服务群体,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比如你是一个买车的想要投放广告,但是不知道哪个渠道投放更好,就可以先尝试一下,看看数据反馈如何。

(5)私人订制:对服务或产品进行私人订制,然而不法商家也会利用用户画像来杀熟。

(6)业务经营分析:业务经营分析以及竞争分析,影响企业的商业决策,甚至发展战略。

3、构建用户画像的流程

(1)数据源端:一般来讲构建用户画像的数据来自于网站交易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网络日志数据。当然也不仅限于这些数据,一些平台上还有个人征信数据。

(2)数据预处理:第一步是清洗,把一些杂乱无序的数据清洗一下,然后归纳为结构化的数据,最后是把信息标准化。我们可以把数据的预处理简单理解为把数据分类在一个表格中,这一步就是奠定数据分析的基石。

关于利用大数据技术如何构建用户画像?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如果你想成为大数据工程师,那就从现在开始,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学会大数据实用技能,保证自己在大数据行业有一定的立足之地,有征服他人之能。

汽车行业步入智能时代,车企将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汽车之家 本站动态]? 导语:为释放车市消费新动能,助力疫后汽车产业复苏升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汽车之家重磅首发“2020中国汽车消费年度发布”,从品牌、产品、企业社会责任三大维度出发,发布包括年度消费者关注品牌、年度消费者信赖车型在内的17项重要内容。

6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月度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联合汽车之家宣布将于8月18日在湖南长沙召开“818中国汽车新消费论坛”。同时,为了反映真实的消费者声音,助力汽车行业回暖,双方将在本届论坛上联袂推出“中国汽车消费年度发布”,这也是汽车之家有史以来首次举办中国汽车品牌年度发布活动。

大数据勾勒汽车用户画像,洞察车市消费新动能

2020年对于我国汽车市场而言是不寻常的一年,在车市下行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压力之下,一季度汽车行业消费受到巨大冲击。

不过,随着国内抗击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以云车展为代表的数字化营销迅速补位,部分被抑制的购车需求积极释放,汽车市场也逐步迎来恢复。据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5月我国汽车销量219.4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增长5.9%,汽车产销量同比均呈现两位数增长,乘用车销量也在时隔多月后首次迎来增速由负转正。

疫情催生了新消费方式和购车习惯,更为车企洞察市场趋势提供了全新路径。汽车之家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企业营销提供了基于消费者与市场的前瞻性洞察。此外,基于用户行为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反哺到生产端,不仅可以帮助车企精准把握用户的购车意向,并且能够助力汽车企业与投资方更好的把握市场风向,洞察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依托30万真实用户调研,首推“中国汽车消费年度发布”

伴随汽车行业消费群体的趋势变化,在中国汽车新消费论坛上,汽车之家将围绕汽车消费“新方向、新模式、新机遇”这一主题,从消费端的关注和需求出发,研讨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论坛将分为五大版块,二十余项议题,既包含了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解读,同时也将围绕汽车消费洞察,汽车营销以及汽车消费未来生态等具象话题展开讨论。

同时,为了反映真实的消费者声音,助力汽车行业回暖,鼓励企业创新突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汽车之家将在本届论坛上推出“中国汽车消费年度发布”。暨从品牌、产品、企业社会责任三大维度出发,在论坛上发布包括年度消费者关注品牌、年度消费者信赖车型、年度消费者关注新车在内的17项重磅内容。

本次发布的计算模型依托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权威指导,以及汽车之家发布的30万份国内汽车用户调研作为底层数据基础。该调研自4月6日上线并将持续到7月份,通过联合汽车主机厂、经销商共同参与以及层层筛选,保证每一份用户调研结果的准确度及有效性。同时,汽车之家综合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时间段的产品销量、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产品质量、产品口碑等多维度的客观数据,确保发布结果公平、公正、公开且有数据可寻。

发布权威《消费指南》,打造中国汽车市场晴雨表

基于汽车之家的海量汽车用户数据,论坛还将重磅发布行业报告暨《2020年中国汽车消费指南》,为车企、汽车内容创作者,乃至投资人重新发现汽车行业数据价值提供参考。《2020年中国汽车消费指南》是以汽车之家4亿用户的大数据优势为依托,潜心打造的2020年汽车行业消费报告,有望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最精准的晴雨表。

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不仅将汽车行业数字化的重要性抬到了空前高度,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国家“新基建”趋势下,数字经济将与实体经济进行充分融合。而汽车之家凭借多年以来积累的数字营销技术优势,将有助于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和重塑,助力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实际上,汽车之家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深耕已久,自2016年以来,已实现从1.0垂直媒体、2.0平台化到3.0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成为一家以大数据与技术为驱动的汽车公司。依托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优势,汽车之家先后研发出车智云、智能营销、智慧网销、车智库等一系列智能数据产品,全方位为主机厂在研发、营销、销售、后服务等环节提供解决方案,并将有效提升全社会运行效率和社会资源分配的科学度。

举办汽车消费体验展,让中国汽车文化走向世界

在见证并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同时,汽车之家也在不断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购车、用车习惯。据悉,论坛将于8月15日—8月18日同期举行“中国汽车消费体验展”,通过一万平米的创意空间面向消费者展示汽车科技创新产品、未来智能交通等,让消费者畅享未来汽车科技带来的全新体验,这也是国内首次对汽车新消费生态的全景展现。

对于汽车之家而言,传播并影响中国汽车消费文化,不只是责任,更关乎梦想。汽车之家将继续致力于做中国汽车消费文化的布道者,发挥自身在汽车领域的深厚积淀与专业积累,联合各方优势资源,为更多汽车用户奉上丰富有趣的汽车生活新体验,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前行开足马力。

据悉,在举办中国汽车新消费论坛的同时,汽车之家还将于8月18日举办 “818全球超级车展”,在继续提振汽车市场消费信心,为汽车行业带来营销效果全面升级的同时,深入布局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中国汽车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车企转型的冰与火之歌:数字化与用户运营

在即将成为过去的2021年,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宁德时代市值破万亿、新能源汽车概念板块频繁拿下涨幅榜收尾……在这些年度关键词的背后,汽车行业的“火热”窥见一斑。

汽车行业从未像如今这样,处在各种新技术变革的交汇点,AI、大数据、云计算、IoT等技术正在深入改变汽车和出行领域。不论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转型,汽车行业的本质开始从“以产品中心”的生产制造商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出行服务商。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是4440万辆,到2024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达到7620万辆。这四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4.5%。预测到2024年,全球出货的新车中超过71%将搭载智能网联系统,市场将逐渐趋于成熟,移动出行的未来已来。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也预示着未来整个汽车乃至移动出行产业,将会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等趋势的推动下,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人、路、车”再次被重新定义,而这场变革对于车企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汽车行业的“可选项”还是“最优解”?创新技术如何与业务更好地融合?12月19日,2021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暨华为北京城市峰会召开,在下午举办的“领跑汽车智能时代”高峰论坛上,一汽解放、阳光出行、禾多科技等多家汽车行业企业,分享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探讨了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下面笔者就带大家看一看,在数字化转型一线阵地的ta们,是如何做的?

一汽解放:数字化背景下,解放的云化之路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一汽解放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进步。

一汽解放作为一汽集团的商用车企业,也是传统车企阵营的代表,对于其所面临的能源和数字化的革命,用一汽解放CIO陈磊的话来说,就是“焦虑”。“首先,传统的优势,在能源革命下,‘护城河’被打掉了。对于传统的IT部门来说,数字化转型也不是自身所擅长的部分,所以需要合作伙伴协助共同做好数字化转型。”

2020年9月,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和策略,开启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而一汽集团则在2019年就在全集团范围内正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了“数字驱动美妙出行”完整战略。一汽解放也按照集团的整体规划,进行了相应的部署和实施。

陈磊回忆道,“从2018年3月,华为给一汽集团提供了DST,从战略的规划到落地的整个流程化的方法论,基于此制定了一汽解放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通过引入ICT数字技术,高度融合于业务和产品,创建数字业务(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产品/服务),最终实现用户为中心体验提升、平台为基础运营效率提升,数据为资产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业务与数字技术的‘双轮驱动’,回归业务创造价值,技术驱动产品创新。今年3月份成立了数字化部,为把解放集团所有的IT职能统一,希望能够统一架构,统一底座,然后能够更好降本增效以及响应业务的需求。”

在整个数字化转型战略中,“上云”是重中之重,在内部被称之为“解放云”。从2018年开始,车联网全都放在华为公有云上,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连接了一百多万的车辆和一百多万的客户和用户。从2019年开始,持续不断建设私有云,开始私有云建设,陆续扩容至17个节点,在2020年10月私有云二期建设,共12台计算节点,IaaS扩展和PaaS建设。

陈磊透露,最初做云选型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一汽解放的业务特点,首先,一汽解放在全国多个城市或区域都有自己的工厂,其次,面对中重卡、轻卡、新能源、海外未来解决方案等新业务,业务场景多样化;再次,历史遗留的系统和技术栈是比较复杂的。“在我们看来,华为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把能力总结出来,对我们的业务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和规划,来指导一汽解放逐步上云。”

在上云的具体成效方面,陈磊举了两个例子:

1、通过华为云来构筑云上的高性能计算平台。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产品开发中,对CAE仿真设计投入逐年加大,CAE计算量大、对HPC硬件性能要求高,集群规模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产品研发效率亟需提升,以加速新车TTM,各研发部门对HPC需求呈现明显波峰波谷分布,峰值需求超过平时2-3倍,本地资源池显然不能迅速满足业务要求。华为云通过弹性扩展,突破了传统超算中心限制,提供无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并实时应用到高性能最新技术产品,即租即用的灵活模式,可节约建设周期,配置多样性满足不同场景。线上线下协同调度,资源按弹性需求统一调度,互为补充,缩短作业计算时间,满足了突发需求,支撑快速响应研发的业务。

2、“解放行”车联网云化架构提升用户体验和效率。

一汽解放的车联网的品牌叫“解放行”。通过三年持续不断的开发迭代,中重型卡车、轻型卡车 ?还包括新能源卡车等近三年的全部产品都装了Tbox跑在华为公有云,实时在线百万量级车辆和一百多万的用户,采用基于华为云的混合云满足高可扩展性,华为云MRS+华为云OBS实现计算与存储分离,以及计算资源与任务的灵活调度,优化数据湖后台数据模型,结合大禹平台打造数据共享服务,优化用户自助式查询的性能。

“经过与华为五年的合作,特别是近三年与华为云的深入合作,我们越来越觉得,华为无论在数字转型咨询,包括云相关的业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够很好地符合一汽解放战略转型的诉求。”陈磊说。据了解,在11月,一汽解放和华为再次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的协议,未来,华为的数字化经验、云计算等技术能力将以更深入的方式持续不断为一汽解放转型赋能。

一汽解放CIO陈磊

禾多科技:自动驾驶全场景量产实践思考

自动驾驶,任重而道远。

作为量产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禾多科技聚焦于行车和泊车两大场景,打造由本地数据驱动的量产解决方案。“打通场景比级别更重要,广泛运行比无人运行更重要”,在禾多科技副总裁王征看来,这是未来自动驾驶真正量产落地的一个必经之路。高速公路和停车场是相对能够更快实现自动驾驶落地应用的场景,禾多科技以这两大场景为量产切入点,进而打通城市场景,最终实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部署。

自动驾驶上路到底有多难?提起自动驾驶技术,有代表跨越式路线阵营的Waymo和渐进式路线阵营的特斯拉。禾多走的是渐进式路线。“解决一万个场景可能有一万零一个场景,只有大规模积累在道路上行驶的数据,才能解决自动驾驶长尾的问题。”王征表示,目前国内许多主机厂与禾多签订了平台化自动驾驶的量产合同,预计在未来5到10年,搭载禾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会有近十款,将达到百万量级的交付,车辆未来5-10年在路上积累百万平方的数据,对于自动驾驶的算法和数据迭代将会是飞跃性的。

2021年,华为云与禾多签订合作协议,开始一起携手实现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实际路测和数据积累,包括不同的天气情况、道路环境、道路参与者和驾驶行为等多维度的数据。通过华为云助力禾多打造的自动驾驶车辆大数据平台,通过算法针对不同的场景提取,放在仿真模拟的平台上去反哺算法,来打通数据闭环。此外,量产自动驾驶系统会同时收集众包地图,通过云端更新,经过OTA推送到终端车辆,这两个闭环完美实现未来自动驾驶的算法和地图的迭代。

此外,禾多借助华为MDC赋能自动驾驶最强大脑,在MDC610上面部署,可以实现2D、3D可量产的实时感知的效果。基于华为MDC610的领航驾驶辅助系统也已经部署完成,可实现上下匝道、长弯道行驶等复杂的功能。

未来,自动驾驶解锁更多的场景,指日可待。

禾多科技副总裁王征

阳光出行:如何让出行更智慧

从18世纪至今,出行行业最大的变化都发生在近十年。从2012年的“网约大战”,到其用了5年时间统一了整个中国用户侧的出行市场,再到2018年涌现了更多的网约车平台,整个过程看来,是信息技术催生的新商业模式。网约车平台的出现,让原有的用户和司机之前,增加了一个第三方平台侧。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认为,一站式出行平台面对庞大的不同场景的市场,通过自身平台把全场景服务好的挑战很大。“我们认为,整个产业链从需求、服务到要素市场,如果是让这个市场能够良性运行,需要更多的开放和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阶段。”在此背景和行业判断下,阳光出行没有选择在需求侧也就是流量测,直接面对乘客,而是采取在各大流量入口平台后边的运力侧进行服务。具体来说:

首先,建立核心引擎。把流量,各家平台流量重新聚合到一起,再分发给司机,用更公平的方式或者更随机的方式,给司机分发不同的订单。

其次,通过技术赋能司机管理和风控体系。例如,通过智能化的系统来智能触发司机的学习和考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司机管理提效,提升安全行驶水平。通过AI手段赋能客服端,致力于将全行业平均1%的投诉率降低到0.5%,通过司机和乘客电话、车内服务过程的录音等,转化成服务管控的手段,也跟华为云共同进行探索,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再次,通过智能运营系统,区分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司机可以更好地去服务,其中有一些价格杠杆和服务体系。

“智能出行领域还可以有哪些创新?产业链上下游都在探索,阳光出行也在实践,我们认为在供需市场上要保持开放合作共赢,作为平台经济的一个代表,核心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创造价值。”孙洪静说。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

华为云:助力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

在这些车企数智化实践的背后,笔者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身影——华为云。据了解,中国TOP30车企的80%都选择了华为,原因又是什么?

在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投入下,华为已形成了汽车行业“云、管、边、端”的整体布局,2019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布了华为汽车行业的战略,即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汽车行业增量部件的供应商。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在分享中表示:

首先,造好车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数字化给汽车制造价值链附加值带来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让研发和生产的附加值大大提升。在研发上,软件、平台、数据等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比如汽车仿真,低代码开发平台,敏捷软件开发,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大数据等。在生产上,通过对工厂里生产产品的人、机器、物料、工艺流程和环境进行建模,构建数据底座,通过物联网、互联网进行连接,汽车生产的全流程就可以高度协同。汽车企业通过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既解决了造好车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大规模实现降本增效。

其次,卖好车的关键是做好数字化营销。随着汽车企业出行相关的服务增多,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界面和频次也将大幅增多,汽车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营销实现用户增长和维护用户活跃度,比如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处理技术,完成用户画像,增长分析、智能营销等,围绕消费者用户旅程,进行精准营销,促进消费者留资、试驾、购车、保养、增换购,助力用户活跃度提升,为企业的业务增长助力护航。

再次,用好车的关键是实现价值链的重构,实现数字化出行。汽车企业要解决数字化出行的问题,就要投入整个车联网平台、自动驾驶能力、安全出行保障等。这些都是华为包括华为云所擅长的。

据了解,面向汽车行业,华为云持续和伙伴/客户一起,共同打造了汽车行业全场景的解决方案,除了自动驾驶、移动出行、车联网领域,也提供了面向数字化营销、HPC、数据使能平台等解决方案,助力汽车行业客户应对智能汽车新时代的挑战:

例如,江铃集团与华为云开展合作,华为云为其统筹规划了“数智江铃”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通过打造智慧总部、联动四大板块、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治理体系,逐步实现可感知、可洞察、可预测、可协同、可共享、可统筹的六大提升。通过优先建设本部数字化项目,实现本部的数字化能力构建,推动客户、员工、管理与服务的“

汽车人奇瑞新能源全向布局是如何达成的

文|东篱

数字化的基因正在深度渗透并改造车企。

12月12日,一汽-大众宣布潘占福接替刘亦功担任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郭永锋则接替董修惠任公司副总经理(商务)及销售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在数据创造竞争优势的时代,一汽-大众将销售公司总经理的权柄交给了在一汽集团负责数字化转型的郭永锋——这位从去年4月开始在中国一汽数字化部(信息化数字化办公室)主持工作的高管还兼任着汽车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启明信息的董事长。

可预见的是,汽车业未来将进入“数据定义汽车“的时代,数据定义硬件、定义软件、定义服务、定义生态,所有玩家都有机会,传统车企需要加速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需要依靠数据,但公司很难只依靠收集用户数据打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如何使用数据才是重中之重,而这个关键在于人,之于车企内部是人才,在外则是用户,数字化用户运营是下一个战场。

过去汽车产业的经典流程是从产品策划开始,终点是交付到消费者手上,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AIOT时代,整个汽车行业正在由通用化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间接服务转向直接服务,汽车产品的交付只是一个开始,车企需要不断改善体验,进行用户运营。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车可以实现联网化,系统和软件也不断智能化,在这个基础上,OTA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车企所采用。

然而很多车主购买新车的时候愿意激活车联网系统,但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很多车载软件系统及其功能并没有被频繁的使用,如果遇上变动很大的系统升级,需要用户主动操作,很多人也并不愿意。

此前,某家国内知名车联网公司给HD汽车商业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重大版本更新后,用户留存只有70%,换句话说,30%的车主将不会成为最新版本系统的用户。随着版本更新的增加,留存量越来越少,活跃用户的规模难以扩大。

因此,企业需要在打造一个符合用户使用需求的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大的数据平台和运营平台,做到既有用户触点来大量且快速收集用户反馈,又能赋能和放权员工,让他们能敏捷地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对功能和服务进行快速迭代。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增加,用户所使用的服务和体验反馈的持续增长,传统车企所获取的数据将爆炸式增长,车企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基础之一就是实现数据的自由流通。

然而公司内部一个一个的部门就像一个个孤岛,彼此之间被海水阻隔,无法让数据和信息进行自由的流动,目前许多汽车公司的高管面对复杂的流程和坚硬的部门墙无计可施。

很多时候,当全新的技术、商业模式或者业务到来,他们不得不选择增加专门的条线或者部门,使得原本庞大的组织架构更加复杂。

当然有雄心的车企们开始打造自己的软件和系统团队。大众汽车计划成立5000人的数字化团队,长城汽车设立了数字化中心,上汽集团软件中心以“零束”之名亮相,丰田的软件公司woven近期面世。

一家跨国车企的内部人士也对HD汽车商业周刊表示,他们也在努力尝试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坚冰,只是目前效果并不明显。

无论是新的部门还是很多新的公司,大多都根植于错综复杂的母体之上,这些新生事物难以获得充分的成长空间,原本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创新业务被逐渐同化,进而失去活力,走向失败。

新的公司是否能够和母公司实现数据的互通有无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此前就有车联网公司的高管对HD汽车商业周刊表示,数据接口打通这件事上,哪怕是一家母公司内部都很难完成,很多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曾抱怨,自己内部推都推不动相关工作。

要打破部门墙等阻碍数据流动的坚冰,自上而下的推动并不容易,触及太多人的既得利益。因此,还得从新产品或者新业务出发,充分放权和赋能,让项目负责人可以跨部门自由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打造新的利润来源,形成示范效应,用龙头产品带动公司管理体系和治理架构的变革。

今年8月,尚未调任一汽-大众的郭永锋公开表示,“数字化技术对于车厂管理模式带来的冲击会越来越大,原来处于高度耦合的系统,不足以满足或者支撑业务的敏捷变化。”

因此,一汽集团决定打掉ERP系统。ERP是一些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系统,周边关联关系也非常复杂,这个产品本身是一汽自己开发的,集团内企业都在用,一汽选择将其解耦,也就是把系统开放、打散,尝试构建新的系统。

现在郭永锋赴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变革这家体量巨大的合资公司将是这个一汽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先锋需要解决的最大课题。

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梅松林认为,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整合人,“人没整合在一起,就想着数据整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吉利旗下的领克汽车有自己的方法。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杰告诉HD汽车商业周刊,面对用户的抱怨和提出的问题,通过APP或者用户微信群,公司高管第一时间知晓后,就会建立一个新的微信群,直接把相关业务的负责人拉进群里,不需要太复杂的流程,关键在于快速解决问题,

由此不难看出,有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的核心高管统筹新公司或者新产品也是一个快速产生示范效应的方法。

领克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如今在公司内部,一些项目由部长或者总监级别的员工牵头,涉及多部门的合作,负责人同样可以召集其他部门更高级别的人士参会。

不过,越是体系庞大的车企转型越困难。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目前推进的转型就不太顺利。强行快速推进的结果是,迪斯卸任大众品牌CEO,工会对他不满,其延长合同的申请也还在博弈当中。

“企业的真正目的是创造和留住用户。”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如此强调。

对于车企而言,数字化转型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诱导客户进行购车消费,而是有效改善其生活,进而帮助企业赢得客户信任,未来在服务端打造更丰富的生态,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换句话说,用户产生的数据和反馈并不是冰冷的数字和文字,车企如果只是想着生成用户画像、进行数字化营销,销售更多的车辆,这是数字化转型的一环,但不是全貌。

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数据成为车企运营的核心,而用户只是服务对象的话,或许是一种本末倒置。

数据、分析方法和AI能力的关键所在还是“以人为中心”,要让数据赋能员工进而更好服务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够留存用户,最终实现价值变现。

以蔚来为例,用户社群非常活跃,李斌、秦力洪等创始人在各种车主群里和用户互动,既会发红包,也会回答车主的疑问。蔚来APP也是企业和用户交流的平台,用户的反馈和抱怨不回避地呈现出来,直面用户,然后解决问题。

很多问题是数据反馈的,因此很多重视用户运营的车企高管选择“潜水”在车主群,聆听车主真实的声音,而不是只看数据统计。

同时,越来越多的车企尤其是新造车企业会主动邀请用户提意见,线下面对面开展圆桌讨论。据悉有些车企每年都会开几场用户线下圆桌讨论,90%以上的问题最终都能落实解决。

“只是依靠数据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只有直面用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和产品的温度。”一家新造车势力的高管对HD汽车商业周刊表示。

不仅如此,用户的主观能动性还在于用户之间的互动也能创造价值。通过一些车企提供的APP等平台,部分用户希望将自己的店铺“开到APP”上面,凭借车钥匙就可以去店里打卡、享受车主的权益。

“我们没有希望用户给企业创造什么,只是想要搭建好这个平台,用户和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一些有商业价值的合作伙伴。”某车企负责人透露,在某场线下活动,很多用户之间已经开始谈生意了。

未来的汽车商业运营生态将是用户和车企共创的全新模式,软件定义汽车,用户共创定义价值。

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直言,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车企一定是互联网思维贯穿其中的,最核心的就是直达用户,与用户共创是打造品牌的唯一方式,共创这一理念将贯穿在产品与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

在这个浸*行业几十年的汽车人看来,“今天这个时代,(车企)已经没有选择。”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全面转型新能源不仅是一次战略方向的校准,更是积极应对市场的主动求变。奇瑞新能源战略之下丰富的技术层级、产品矩阵、生态整合,都为之提供了现实路径。

文 /《汽车人》张敏

4月7日晚上,奇瑞集团在北京“水立方”举办“2023新能源之夜”。主题虽然是“科技·进化”,但实际展示的内容,远远超过这个范围。

奇瑞一口气发布了集团新战略、新技术、新品牌、新产品,展示了新风貌。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全方位展示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成果和规划。每一个单元之下,干货之多,都令人目不暇给,其实这些单元都可以单独撑场。

2022年是中国品牌第一次在气势上取得上风的一年,依靠的力量正是新能源,后几个月市占率已经超过50%(全年47%)。而今年3月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35%。中国品牌取得结构性优势,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奇瑞令人吃惊地奉上了“满汉全席”。这既体现了其能力,又反映了其战略前瞻性。这一晚,舆论第一次认识到,奇瑞已经将集团层面资源调集到新能源业务上来。这肯定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部署,但一切都很难察觉。奇瑞似乎喜欢闷头“做大牌”,集中火力放大招。

奇瑞不仅在技术赛道布局深远,站在现实的起点上,通过什么路径去迈向目标,奇瑞也给出了“路书”。

全能技术支撑四大品牌

首先,是基于其雄厚的技术基础。

奇瑞的新能源战略方向,去年就发布了“瑶光2025”计划。1000+亿元资金、2万人的软件开发团队、全球六大研发中心、300个瑶光实验室,支撑起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能和银河生态四个核心领域的技术集群构建。以强大的体系能力,实现技术群领先优势。

奇瑞汽车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

奇瑞汽车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透露了奇瑞技术家底的数字。他开宗明义地表示,奇瑞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转型,引领智电汽车产业下半场。电动化、智能化细分的15个技术赛道,奇瑞都在其中。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CTO高新华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CTO高新华则表示,奇瑞火星架构支持超级混动平台、E0X电动平台,在其上部署了横跨两个平台的智能化、生态技术135项。包含第三代混动科技、电池技术、电驱技术、奇瑞全栈自研CHERY-OS、雄狮智云6.0智能座舱技术、智能驾驶技术、银河生态等。

高新华还表示,到2025年,奇瑞掌握的核心技术,将超过1000项。这些技术将支撑起四大品牌兑现商业价值。

在发布会上,奇瑞、捷途、星途品牌,都在意料之中实现了新产品发布。首次搭载第三代混动科技的全新混动车型——星途瑶光、奇瑞瑞虎9、奇瑞TJ-1以及捷途旅行者同台亮相。

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技术革命,奇瑞集团高端品牌星途还发布了新能源产品系列——星纪元STERRA。星纪元STERRA系列分为ET和ES品类,前者偏性能和运动,后者主打“超舒适”,将覆盖B到C级和轿车、SUV、MPV等多种车身形式,以及纯电和增程的全赛道。这又是纯电平台化的思路。

相比三大品牌,此次重磅推出的电动iCAR品牌则是酝酿已久。目前品牌Logo和品牌特质一并发布。

iCAR被定位为集团内的“新势力”,预计将采取独立运营的孵化模式,走智能化加持的全场景,瞄准年轻人追求的“第三移动空间”而设计。运营方式上,构建全链路数字化的触点体验体系,100%直连用户。可能到上海车展,iCAR产品才会露出真容。

双平台领先技术赋能产品

其次,在于完整的技术和生态架构。

在发布会上,奇瑞将电混视为与纯电同等的战略地位资源。而且,从技术角度,信息要更丰富。电混技术具有经济节能、续航能力强等优势,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技术路线。奇瑞混动技术已有18年技术积累,经历三代技术迭代,是混动赛道不折不扣的领跑者。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将“鲲鹏超性能混动C-DM”加以浓墨重彩的描述。这是奇瑞打造的第三代混动科技,具有全域高性能、持续高节能,是对现有“技术围城”进行的全方位创新突破。

他说,从2023年-2024年,奇瑞将推出20款以上的混动产品,产品矩阵实施“集团化”作战。

连续推出这么多产品,奇瑞不但有信心塑造产品间的区隔,还对技术的商业化有足够的自信心。3档电混DHT+双电机模式,搭配电混专用发动机和专用电池管理系统,其传动效率高达97.6%,轮端输出扭矩高达4000N·m,全速段都保持强动力输出。

奇瑞“鲲鹏超混”特有的技术架构,避免了“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的弊端。其纯电续航165公里;馈电条件下依然省油(馈电油耗4.2L),仍能保持强动力输出;零百加速4.2s。

李学用还特意强调,90公里时速升至120公里时速,只需3.6s。这一速段,往往被认为是新能源不如高性能燃油车的区域。而奇瑞补足了电混短板,不但让全速域发动机都处于高效工作状态,而且可以飚出高性能。

而奇瑞的电混发动机技术,不但热效率高达44.5%,而且其增压、智能燃烧、润滑系统、稀释系统、热管理系统,都凝聚了奇瑞众多核心技术,续航高达1400公里,远超同级。奇瑞在电混技术上称得上“卷王”。

在“鲲鹏超混”支持下,星途瑶光、奇瑞瑞虎9、奇瑞TJ-1、捷途旅行者,瞄准了各自细分市场。而捷途X70系、X90系产品也将迭代为电混产品。

奇瑞已经承诺,2024年将全面新能源化。这个进程超出业内此前的估计,奇瑞对自身技术实力和新能源替代的商业前景,都非常自信。该超混平台的14+4模块化设计,让奇瑞拥有了快速推出、迭代产品的实力。

与之双峰对峙的则是E0X高性能纯电平台。同样是宽域适应,车型覆盖紧凑型至中大型轿车、SUV、MPV,甚至还有增程车型。

该平台支持800V高压超充、智能座舱和空悬系统,续航700+公里,5分钟充能150公里,零百加速3s。只看纸面数据,这是奔着超跑去了。看着八合一电机、高能密电池、每个轮子都可独立驱动、适配全地形,似乎又是超级越野的架势。显然,这是E0X平台适配的超宽泛性带来的设计便利。

事实上,星纪元系列试图为智能化和电动化普及用户服务,并不打算高高在上。奇瑞的想法是做“高端的国民车”。

用户体验植根于数字化

加速新能源、智能化布局,如此之多的技术利器,奇瑞四大品牌矩阵顺理成章。四大品牌服务于不同的用户群。

奇瑞品牌致力于打造最具性价比、最有可靠性、最有温度感的产品;星途品牌面向高端市场,以新潮、活力、智能为核心价值,为新中产提供更好体验;捷途品牌深耕“旅行+”细分市场;iCAR以年轻用户需求为驱动力,做场景智能电动汽车引领品牌。

如此,在用户服务的理念上,奇瑞的用户画像越来越精准细致,这让多品牌的产品矩阵变得合理。

而跨平台部署的智能化、网联化,都有共同的生态支持(银河生态)。这些跨部门的技术平台,承担起引导品类指向的基础功能。与场景适配的不同技术组合,就形成了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品牌形象。

在用户看不见的硬件层和软件层之间,奇瑞实现了跨平台的EEA5.0部署,它支持自定义中间件接口,实现三大操作系统之间,使用同一个云平台和数据服务,客户根本感觉不到处于不同的车端平台。这就是中间层软硬解耦带来的数据服务便利。

在这之上,是雄狮智云6.0座舱,包含AI语音系统和各种娱乐设施。值得一提的是,车载医疗助手,这是一款“轻应用”,只在后台判断客户健康,并将医疗机构的报告分享到车内,供车主查阅。

而奇瑞的自动驾驶系统,即Chery Pilot 3.0系统正在实现商业部署,算力高达1000Tops,支持激光雷达1-5个,可接入48个传感器,拥有大量路试验证经验和测试用例。同时,具备高速和城区NOA的部署能力,并拥有记忆泊车系统(允许人不在回路)。

奇瑞的用户服务体系是基于数字化基础之上。奇瑞推崇1+3+N:1是奇瑞数字汽车;3是汽车的连接和延伸,包括智云平台、智慧数据和智能升级;N是生态共建和共享。后者则直接面对用户端,即围绕用户习惯,将用户喜欢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家居等等,与汽车融合为一体,形成汽车数字生活生态。

“数字奇瑞”,这是奇瑞品牌打造的方向之一。奇瑞的用户体验植根于数字化。李学用此前受访时称,要打造技术奇瑞、数字奇瑞、用户奇瑞、全球奇瑞。每一个标签都依赖奇瑞体系,譬如没有银河生态,就做不到数字奇瑞。

一方面,通过技术锐化“理工男”形象;另一方面,充分聆听用户声音,让奇瑞“理工男”的内涵扩展。如此,奇瑞的科技,不仅能给产品赋能,还能给用户赋能,从而让品牌意象更丰富。

国际化与全球战略一体化

作为致力于深耕技术、海外运营最为出色的中国品牌之一,奇瑞已经收获底层技术积累成果。

在发布会上,奇瑞对国际化提及不多,但奇瑞暗示,国际化已经整合进奇瑞的战略图谱当中。

奇瑞的海外业务已经非常庞大,在全球布局了10个工厂、3300多家网点,在超过80个国家都拥有广泛客户群。截至去年,奇瑞在全球已经突破了累计1000万辆的销量。

<img src="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章标签: # 汽车 # 用户 # 数据